呵呵!我懷第2胎了!居然也加入龍寶寶的行列^^因為第1胎整個很順利,楷楷又可愛,完全不會害怕生第2胎。關於孕期體重控制,以第1胎的經驗來說,我快生的時候比懷孕前一共胖了14公斤,寶寶生下來離開醫院到月子中心的時候(大約5~7天後)瘦了6公斤,那時候也在想,糟糕,那8公斤會不會一直跟著我啊...不過其實都是多想的,生完BABY坐月子又餵母乳代謝好像特別快,身體好像自然知道要慢慢回復到原來的樣子,只要月子餐先喝湯湯水水,再吃肉吃菜,最後再吃澱粉,澱粉的飯類沒吃完沒關係,應該就會和我一樣不刻意就自然回復身材了吧!前提是孕期不要胖太多囉!!不過母乳停餵了之後如果身材還沒回復就要刻意節制一下囉!因為聽說產後半年~1年要瘦回來,不然會很難瘦喔!!這篇體重控制的文章寫得蠻好的!分享給大家參考~

 


本篇文章摘錄自信誼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做好孕期體重管理,媽媽、胎兒都健康!


懷孕期間,準媽媽的體重變化是胎兒正常生長的重要指標。有些準媽媽認為懷孕是「一人吃,兩人補」,就拼了命地吃,不但造成自己心臟與肌肉的沈重負擔,還可能合併妊娠高血壓、糖尿病兒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,若是胎兒成為巨嬰,則容易造成難產;而有些準媽媽則是擔心產後體重無法恢復,不敢吃太多,這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、成長遲緩,也容易引發早產的問題。


孕期體重的計算標準
  一般而言,準媽媽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增加10~14公斤較為理想,產後也較容易恢復,最多則不可超過18公斤。而美國妊娠及哺乳期營養學會建議,準媽媽應該根據懷孕前身高和體重,決定孕期的體重增加量。那麼,孕期到底該增加多少體重是最恰當的呢?首先,必須計算「身體質量指數」(BMI),公式如下:
  身體質量指數=懷孕前體重(公斤)÷〔身高(公尺)×身高(公尺)〕
  準媽媽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後,再對照下方數據,找出自己是屬於哪種體重類別,就知道孕期體重增加的合理範圍。但不管是哪種體重類別,只要是身體質量指數越高,孕期應增加的體重越少;指數越低,孕期可增加的體重越多,依照這樣的原則,就能進一步估算出自己的孕期體重增加量。根據統計,台灣地區準媽媽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3,孕期增加的總體重大約為14公斤。
  身體質量指數   體重類別   體重增加範圍
  19.8以下    低體重    12.5~18公斤
  19.8~26   一般體重   11.5~16公斤
  大於26     高體重    7~11.5公斤
  換句話說,懷孕前已經過胖的準媽媽,需要謹慎控制孕期體重,不應過度增加;而本來過瘦的準媽媽,孕期則應多補充營養,以維持正常的體重增加量。此外,準媽媽最好能在產檢時請教醫生,由醫生評估健康狀況後,再估算最適當的體重增加量。
懷孕各期體重的變化
1.懷孕初期
  懷孕1~12週,準媽媽如果沒有嚴重的孕吐問題,體重大約會增加1~2公斤,約佔懷孕期體重增加量的10%左右。
2.懷孕中期
  懷孕13~25週,準媽媽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,每週約增加0.5公斤。體重主要增加在準媽媽本身,像是:子宮、乳房變大,血液增加以及脂肪累積在臀部、大腿、腹部等。
3.懷孕後期
  懷孕26~40週,準媽媽的體重持續以每週0.5公斤的速度增加。體重主要增加在胎兒部份,像是:胎兒和胎盤變大,羊水量增加。但從33週開始,體重增加的速度會開始減慢;38週時,體重可能停止增加;最後兩週時,體重可能會稍微減輕,這是胎兒完全成熟的徵兆。
孕期體重影響媽媽與胎兒的健康
  懷孕增加的總體重中,因懷孕增加的生理需求重量(包括:子宮、乳房、血液、體液)約3~4公斤,胎兒、胎盤及羊水共重約4~5公斤,因此,懷孕期間的體重最少必須增加7~9公斤。之後再加上生產、哺乳等產後需求約2~4公斤,其他增加的部分就是準媽媽堆積不必要的脂肪了。
  由於準媽媽總是被鼓勵盡量多吃,所以近年來孕期體重增加量在20公斤以上的準媽媽比比皆是,產下巨嬰的機會也增加不少。因此,準媽媽應該注意飲食營養均衡(尤其是鐵質、鈣質、蛋白質的補充),以維持體重的穩定增加;在懷孕後期,絕對不可節食或大吃大喝,以免造成體重過度增加或是銳減,而影響胎兒發展與健康。
  總而言之,準媽媽要確實監控體重的變化,讓體重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之內,才能確保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喔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lian90002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